廖岷表示,2024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总的看,全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廖岷表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目前相关银行正在测算和细化补充资本方案,将抓紧推动实施。
廖岷表示,更大力度地支持地方政府缓释偿债压力,增强发展动能。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在去年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了相关的发行工作。这项置换债券政策实现了三个方面突出的成效:一是地方当期的流动性压力大为减轻;二是债务的透明度大为增加;三是防风险,促发展协同性大为增强。
廖岷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在力度上要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的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
廖岷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相关安排的具体数据,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廖岷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25年要提高赤字率。随着赤字率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来更多的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房地产相关的两个领域,都是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在2025年新增发行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这两项政策都将在2025年逐步释放。
廖岷表示,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再考虑到我国GDP规模不断增加,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有效支撑。
廖岷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我们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一点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提到过。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一是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二是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关于如何确定赤字率。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我们在确定赤字率时有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关于2025年赤字率具体是多少,我们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后,才能及时向社会正式公布,我今天没有办法向你提供具体数据,但是财政赤字率提高的目的、条件,以及考虑的因素都有充分的论证。
廖岷表示,2025年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注重提升政策的组合效应和乘数效应。通过公共资金的运用,能够带动激发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从而为扩大内需和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25 年财政赤字率提升成为撬动资本流动的关键杠杆。随着赤字率上扬,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开始显现威力。以中央财政新增赤字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例,每投入 1 元资金,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带动原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设备租赁等环节企业订单增长,促使银行基于企业良好经营预期增加信贷投放,按一定乘数估算,最终可撬动数倍社会资本跟进投资。这些涌入的资金大量流入 A 股上市公司,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并购重组提供雄厚资金支持,推动企业业绩稳步增长,进而提升整体估值水平,为牛市催生营造肥沃土壤。
2025 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战,配合默契,力度空前。财政政策通过赤字扩张、专项债发行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货币政策则从货币供应量、利率调控等方面予以配合。例如,央行适时适度降准降息,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财政政策形成呼应。二者打出的政策组合拳释放强大乘数效应,撬动海量资金涌入市场。一方面,银行信贷资金加速流向优质企业,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业技术;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受政策吸引,纷纷涌入 A 股市场,扩容资金池深度与广度。企业在资金滋养下蓬勃发展,盈利预期持续攀升,A 股 市场牛市根基得以稳固,有望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开启新一轮财富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