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东财智

科技知识
  • 人工智能步入应用爆发期,生成式AI引领技术革新潮流

    随着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应用,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持续高歌猛进,不仅在技术研发上取得新里程碑,更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应用爆发期。从ChatGPT引领的对话式AI革命到新一代多模态模型的横空出世,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创新方式。近日,《福布斯》等权威媒体揭示了2024年人工智能五大发展趋势,其中生成式AI的应用拓展及商业化进程占据了显著地位。这一新型AI技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检索范畴,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结合,能够自主创造内容、解决

  • 2024年:人工智能步入生活新*,五大趋势重塑全球经济与社会格局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飞跃性突破以及全球政策层面的积极响应,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不仅深度颠覆传统行业模式,更在各行各业中催生出崭新的应用生态。《福布斯》杂志近期发布的五大AI发展趋势报告揭示了这一领域将如何进一步塑造未来世界。(纽约/北京/布鲁塞尔/新德里 - 日期)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已从概念阶段快速过渡到全面融入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自ChatGPT等标志性产品于2022年末引发的AI大爆发以来,2023年成为业界公认的转折点,并为2024年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成式AI开辟广阔天地:生成式AI超越

  • 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发布 业界:推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前,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对再生金属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再生铜铝新建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投资和规模显著提高,进一步推升了对废铜铝原料数量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和品种多元化的需求。工信部日前印发的《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明确了废铜、废铝加工配送和再生铜直接利用企业规范化发展的要求,从企业布局与项目选址、规模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

  • 中国科技发展引领绿色转型,新能源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导语: 近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氢能燃料电池以及智能电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中国科技力量正积极引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大动力。正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光伏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更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推动了电力系统

  • 中国科技发展新动能:院士赵宇亮提出将科技创新“变量”转为经济发展“增量”

    导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广纳院)专家赵宇亮近日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核心作用,提出通过精准对接产业跨界融合和前沿技术发展机遇,将科技创新的潜在“变量”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增量”。正文:在中国南方某科技创新盛会上,赵宇亮院士就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表了重要见解。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经济形态快速演进的关键期,广纳院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正积极致力于填补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转化鸿沟,力促纳米技术这一尖端领域实现与高端制造

  • 科技前沿|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

    光明日报上海12月3日电(记者孟歆迪)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最新科研成果,论文题为《表面合成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这项研究首次成功精准合成了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异形体),即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并精细表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这两种合成的新颖碳结构有望应用于未来的分子电子学器件中。在研究中,团队采用了不同于C18的将环状

  • 中国科技发展开启新篇章,量子计算、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导语: 近日,中国在量子计算和深海探测领域接连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仅成功构建出全球领先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还实现了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与应用,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着中国科技发展步入全新阶段。正文: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高性能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其运算速度和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突破性成果是中国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未来实现量子计算实用化打下坚实基础,有望引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全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seo seo